吕廷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智未来

2024年12月05日 | 小微 | 浏览量:67070

吕廷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智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海南博鳌12月5日电(朱家齐 凌纪伟)12月4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24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本次大会是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的分论坛之一,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嘉宾聚焦“智绘未来 产业焕新”主题,分享数智科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

图为吕廷杰在2024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发言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数字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延伸。在数智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变革,数字化劳动资料和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智科技与能源产业将会深度融合,也加快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数智经济的核心引擎,其发展速度和应用广度令人瞩目。吕廷杰从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角度出发,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从单一能力的弱人工智能(ANI),走向用一个大模型来解决众多应用场景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未来还要走向智能涌现的超人工智能(ASI)。

  在吕廷杰看来,垂直应用是人工智能四大应用领域的主流模式。例如,计算智能(自动驾驶等)、具身智能(机器狗、机器人等)和感知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都是垂直应用领域。其开发特点是先寻找应用场景,然后针对性开发训练最优模型,之后不断进行模型的迭代与积累。这类垂直化应用的大模型,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我国无论在研发还是应用方面都不落后,甚至有的还领先于世界。此外,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医疗等方面,也是垂直化大模型的重要应用场景。

  吕廷杰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通用大模型属于认知智能,其目的是通过机器学习、自动推理、人工意识、知识表达来实现能力的泛化。如果说能源的开发诞生了机器,大幅度替代了人力,那么认知智能的目标则是利用机器来替代人类的智力。

  由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局限性,加之目前认知智能需要让机器学习人类的几乎全部知识、且主要是通过企业大量投入来取得进展,这种路径也引发不少质疑。吕廷杰建议,我国人工智能的开发策略,应该是极少数“国家队”开发通用大模型,绝大多数企业继续走垂直化应用的道路,或者在国产大模型基础上开发针对性应用。

  演讲中,吕廷杰还特别提到了“东数西算”战略下的“云边端”协同应用模式,指出算力网络作为支撑数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也蕴含着大量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产业机会。

  针对5G发展,吕廷杰提出,不应忽略5G对经济转型的巨大诱发能力,5G的商业价值就在于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到来的5G演进技术5G-A将推动网络从无处不在的连接逐步转向为无处不在的计算赋能。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低空经济产业机会,就是由于通感一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低空飞行器可控、可管理带来了新的一轮红利。“为此,我们期待万兆体验、全场景无源物联、内生智能和全域覆盖等关键5G技术进步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吕廷杰还提到,国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侧重于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等应用,将推动文创产业和元宇宙应用发展。与此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可读、可写、可拥有的Web3.0对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影响。他也期待,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中,每家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发展机会。

  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为期三天,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海南分社主办。作为分论坛之一,2024数字科技创新发展大会由新华网主办、高通公司协办,大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数智技术发展趋势、创新研发、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数智技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