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开“天眼” 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开启规模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苏晓洲、张漫子)23日晚,随着“宏图二号”09至12星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一系列调试并传回高清影像和数据,由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组成的“女娲星座”开启规模应用,为救灾应急、农业监测、海洋观测、能源开发等提供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影像。
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分别在11月9日、12月17日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女娲星座”8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成功送入距离地面520余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记者23日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入轨后,这8颗卫星在太空中先后完成太阳帆板及数传天线展开、星地测控数传链路测试、卫星状态监测、雷达遥感载荷开机。它们与2023年3月30日发射入轨、先期已在轨运行的“宏图一号”4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完成组网。迄今,“女娲星座”组网的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已达12颗。
看得清,是“女娲星座”的首个亮点。“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如同‘天眼’,能够穿透云雾、雨层,全天时、全天候地对地观测,采集到高分辨率的影像,成像分辨率达1米。”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翔说。
覆盖广,是“女娲星座”的另一特点。“女娲星座”计划发射114颗遥感卫星。目前入轨的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分别采用车轮编队、90度等相位编队模式,具备了对地遥感观测的全球覆盖能力。
效率高,是“女娲星座”的又一优势。“我们自主研发的卫星设备,力争实现对特定目标‘所见即所得’的实时遥感观测能力,响应迅速,观测敏捷。从在地面向卫星发出指令到数据传输回地面,不到1个小时。”王宇翔介绍,运用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星座对影像的解析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迄今,“女娲星座”采集的影像和数据已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干堤溃决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发挥作用,支撑事件监测百余次。
“到2025年底,‘女娲星座’将至少形成20颗卫星组网规模,进一步提升卫星响应能力,提供更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王宇翔说,这些高分辨率的影像和数据,有望在应急减灾、防汛抢险、自然资源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应用。
【责任编辑:张欣然】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