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国债收益率“有涨有跌” 切忌过度炒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行并受到追捧、快速售罄。业内专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投资者热捧,除了其本身具备以国家信用作担保,风险低、流通性强、免征利息所得税等优点之外,还与近期多被市场讨论的无风险资产缺乏等因素有关。
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其他记账式国债,投资者都需要注意投资风险。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会有市场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特别是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过于短期化的投资行为更容易放大利率风险。
从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交易情况来看,在机构投资者居多的间市场未见波澜,而交易所市场则呈现“大起大落”的态势,不少“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已经蒙受损失。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5月22日,30年期特别国债上市交易当日,盘中交易价格一度上涨25%达到125元,收盘时又快速回落,在高位价格买入的投资者在卖出债券时将面临较大亏损,即使持有到期,实际上也已损失超过10年的利息收入,折算后的收益率远远低于票面利率,甚至还不如定期存款收益。
“超长期国债的期限超过10年,个人投资者在其中如有资金需要,需通过转战二级市场获得流动性,如超长期特别国债彼时行情遇冷,投资者则面临流动性或亏损风险,所以要求投资者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董希淼表示,投资者应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合理预期,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投资决策,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债券价格上涨预期持续较强,银行存款大量进入债市,过度炒作也会使“安全”资产变得“不安全”。值得关注的是,债市“踩踏式”交易导致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基金和理财产品集中赎回,进而导致债券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负反馈效应还历历在目。2022年11月受疫情政策放松预期影响,国债收益率曾在短时间内跳升了大约20个基点,债券价格大幅下降,债券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后续资金大量赎回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追涨杀跌”或许会给部分投资者带来短期收益,但因价格波动产生的远超票息本身的损失更不容忽视。“事实上,央行近期已多次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若集聚风险较大,央行必要时会考虑卖出国债。”该市场人士说。
此外,对于市场关心的央行是否会买卖国债,业内人士表示,从央行近期的多次表态来看,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
“市场对央行买卖国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业内人士表示,但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非买入的机。相反,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国债买卖定位于流动性调节工具,是为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解释,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市场需求旺盛,长期利率品种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债收益率曲线长端与短端间的期限利差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倘若此时央行于二级市场买入国债,则容易造成债券市场供需的进一步失衡。另外需要关注,通过国债卖出也是平衡供求关系的操作方式。
(文章来源:中国报·中证金牛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