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养老金融差异化打法:建立养老财富服务体系,提升技术适配性

2024年06月14日 | 小微 | 浏览量:49612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差异化打法:建立养老财富服务体系,提升技术适配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程维妙 北京报道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叠加到来的背景下,近年国家在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年底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差异化打法:建立养老财富服务体系,提升技术适配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许多金融机构已有实践,不过产品和服务同质化、长寿时代如何让居民财富“长流”、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如何协同、低利率时代怎样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等问题仍待解决。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差异化打法:建立养老财富服务体系,提升技术适配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做好养老金融,首先要对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有深刻认知,其次组织保障要到位,行动要早一点,同时需抱有长期主义心态,要有战略耐性。”近日,中信银行围绕“养老金融”大文章在总部大楼举办主题座谈会,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在座谈会上指出。

商业银行如何做出差异化的养老金融?王洪栋表示,要真正将养老金融作为财富管理的主流叙事方式,深刻理解长寿时代下需求端的变化,要建立起管理养老财富的能力和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同业合作,此外还要提升技术端的适配性,提高养老金融服务效能。

对于个人而言,中信银行提出,在长寿时代,要做自己人生的CFO(首席财务官)。

商业银行亟须改变服务方式

“应把握时代背景,真正将养老金融作为财富管理的主流叙事方式。”谈到商业银行如何做出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时,王洪栋表示,随着净值化转型、利率走低趋势,商业银行亟须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从“单品销售”过渡到“投资组合”,再升维到“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低风险资产回报越来越低,高回报资产的波动又较大,单一资产已很难适配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所以需要通过资产配置方法,把不同类别资产科学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之间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的特点,把整体风险和收益调节到合意区间。这一点也与个人养老投资长周期特性高度吻合。”中信银行相关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看待利率环境要抱着长期主义心态。

同时,长寿时代下,深刻理解需求端的变化是做好差异化养老金融业务的核心。在长寿时代,人们赚钱时间变短,花钱时间却多了,叠加财富增速变缓,要积攒更多的财富,就需要居民在年轻时期就启动规划。“所以,商业银行要多关注年轻人,唤醒他们的攒钱意识;帮助中年人尽快启动个人养老规划,建立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帮助老龄人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王洪栋称。

目前的现状是,中青年对个人养老储备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充分,有意识的客户中,也只有少部分付诸行动,且在实操中存在困惑和误区。一个表现即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阶段存在“开户热、缴存冷、配置低”的现象。中信银行相关部门人士对此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仍有完善空间,产品创新及投资收益体验也需破题,不过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起步,对此也需要具备长期主义的心态。

组织保障尤为关键

对于养老金融的差异化做法,王洪栋进一步谈到,商业银行应建立起管理养老财富的能力和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金融同业合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的产品,提升长期资金的管理能力。从非金融角度看,商业银行还应充分运用牌照资源、网点资源,将养老产业服务纳入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适应备老人群养老金融投资和已老人群养老金融消费特点的养老金融服务生态圈。

事实上,当前市场上直接触达个人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已较为丰富,有老年人专属银行卡、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及链接的养老社区服务等。但相应的问题是,这些产品和服务“散落”在不同机构主体,创新出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也较明显。

“因此,组织保障尤为关键。”王洪栋说道。作为首批获得金控牌照的两家公司之一,中信金控拥有金融全牌照,旗下金融子公司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也早有涉猎。

如何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协调?王洪栋介绍称,2022年中信金控成立了“养老金工作室”、“年金工作室”,前者在2023年升级为“养老金融工作室”,负责牵头统筹金控各子公司养老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秘书处设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在银行内部协调机制深化方面,今年,中信银行还拟成立养老金融协调工作组,涵盖财富管理部、公司金融部、大客户部、政府与机构客户部、投资银行部、资产托管部、信息技术管理部、信用卡、信银理财、百信银行等,秘书处也设置在财富管理部。同时,银行协调小组成员月度开展工作交流会,季度开展策略研讨会。

在提升技术端适配性方面,王洪栋表示,养老金融涵盖全量人群,依靠物理网点、一线人员来扩大服务人群的传统方式可能会增加服务成本,降低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要持续服务好海量客户,需要借助有效的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工具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