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预定利率切换在即 分红险蓄势待发

2024年08月26日 | 小微 | 浏览量:74825

21解读|预定利率切换在即 分红险蓄势待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在中国保险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正采取更加积极和有力的措施来规范市场,优化行业结构。

近日,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强调,利率管理是保险公司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关行业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在8月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分批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和保证利率上限,并建立定价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报行合一”,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穆迪评级表示,定价机制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利差损风险,并在国内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增强新备案产品的定价充足性,进而支撑保险公司的承保盈利能力,这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风险管理

《通知》明确,自9月1日起,新备案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利率高于上限的保险产品停止销售。而就在去年7月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就曾迎来一次集中下调,彼时普通型保险产品上限从3.5%调降至3.0%。

不仅是保险产品,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银行存款利率也已下调多轮。在《通知》下发前,LPR、大中型银行存款利率已进行过新一轮调整。7月22日,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至3.35%、3.85%。7月25日,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至此,这些银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告别“2”字头,进入“1”时代。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人身保险产品时用于计算保费的利率,它直接影响到保单的价格和未来的利益支付。过去,为了吸引投保人,不少保险公司选择了较高的预定利率。然而,过高的预定利率往往难以与实际投资收益率匹配,导致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利差损失风险。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投资端承压,为防范利差损风险,下调负债端成本势在必行。

在上述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通过此次发布会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尤其是针对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问题,推动形成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和行业需求的利率机制。

针对如何确定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本次《通知》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LPR、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尹江鳌在发布会上也表示,在利差管理方面,金融监管总局主要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穆迪评级表示,该定价动态调整机制使保险公司能够适应市场情况,参考长期利率对产品进行定价,从而更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在利率快速变动的情况下,如果参考的长期利率触发规定的条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可发布新的利率基准值,允许保险公司相应调整产品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需更为关注利率变化对其产品的影响,以强化动态资产负债管理。

穆迪评级进一步指出,通过将预定利率上限与长期利率更加密切地挂钩,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负债成本并保持承保盈利能力。

分红险成险企抵御风险关键

除了下调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外,金融监管总局还重点关注利差管理问题。利差管理是保险公司财务稳健运行的核心。过去,部分保险公司对投资收益率预期过高而忽视了资产负债的匹配性,导致实际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今年6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就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强调,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将其贯穿经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推动保险机构坚持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探索开展长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本次发布会上,尹江鳌再次强调,将把握好发展规律,强化资产和负债联动,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尹江鳌指出,加快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资金成本率的传导,使资产和负债更加匹配,强化投资收益率对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的刚性约束,推动客户利益真实化和合理化。督促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的结构,优化保单利率的演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通知》提出,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穆迪评级表示,鼓励开发长期分红险产品是有助于寿险公司缓解利率风险的又一举措。嵌入损失共担机制的分红险产品能够为寿险公司缓解资本市场波动提供缓冲。此外,长期分红险产品采用差异化演示利率可以更准确地体现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表现。采用更为现实的演示利率,并用于计算红利实现率,有助于提高透明度。这种做法与使用虚高的演示利率吸引客户不同,其有助于提高红利实现率并减少误导性销售纠纷,使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双方均受益。

穆迪评级指出,对于已采用新保险会计准则IFRS17的保险公司,分红险产品通常采用浮动收费法进行估值,以减轻金融资产和相关保险负债之间的会计错配。销售更多分红险产品将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净利润和资本金因利率等财务假设变化而产生的波动。

政策调整必然会对保险公司和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透露产品结构调整情况。

据悉,中国平安目前的传统险产品已研发完毕,近期将完成产品切换,分红型换代产品也即将完成研发。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预估未来的分红险将替代传统险产品成为新的主力,分红产品的占比可能会超过50%,分红险业务的发展将提升公司抵御利率风险和退保风险的能力。而据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介绍,过去平安传统险结构占比70%以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