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突破30万亿元 银行理财行业迎“二次转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规模突破30万亿元 银行理财行业迎“二次转型”)
“今年是理财行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大年’,最新规模突破30万亿元。”在12月21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当天的论坛上,来自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华夏理财等资产管理机构的高管共议银行理财行业转型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表示,当前银行理财行业30万亿元的资金中,有95%沉淀在R1和R2风险级别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中,体现了客户群体强烈的低风险偏好。
面对国内市场结构性“资产荒”问题,高向阳表示,这种市场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倒逼理财行业迎来资管新规后的“二次转型”,这是理财行业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理财“大年”
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银行理财开启全面净值化转型。高向阳表示,过去六年来,作为净值化转型下新兴的资管机构,理财行业不断在资管生态和客户需求中寻求新定位,在起步和转型阶段也不可避免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直面了市场波动、净值波动甚至阶段性“客户赎回潮”。但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银行理财依靠“苦练内功”和“战略转型”,深入落实资管新规精神,迎来了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竞争格局全面重塑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回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3%,同比增长12.55%。
高向阳表示,随着今年统一监管、分级分类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行业良性竞争生态得到进一步夯实,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得到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工银理财的管理规模净增加近4000亿元,在国有大行理财子中率先突破2万亿元。
国信证券银行团队的研报指出,今年11月银行理财规模回升,产品存量规模为29.8万亿元。银行存款收益下行,同时理财公司加大旺季营销,促使理财行业资产规模出现显著增长。
国信证券银行团队判断,2025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至32万亿元—33万亿元。和公募不同,目前理财公司90%以上产品的投资者来自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相关业务增长确定性强于机构业务。
低利率时代如何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所有理财产品中的比例较年初有所上升,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的占比有所收缩。
钟文岳认为,银行理财面临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手工补息取消、同业存款利率受限等现状,此前高收益、低波动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迫使银行理财必须转型。
资管新规强调银行理财要实现净值化转型。高向阳认为,在当前“低利率、低利差、资产荒、高波动”的大环境下,10年国债收益率已接近1.7%的历史低位,理财行业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之间的匹配难度越来越大。在“净值化”下,市场波动容易直接引发产品净值波动,满足客户低波稳健投资需求面临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未来银行理财如何转型?在产品方面,钟文岳认为,银行理财公司要把产品线努力向上延伸,此前堆积在R1、R2风险理财产品中的资金要向R3、R4、R5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延伸,其中三五年之内将以R3风险的理财产品为重点。
对于投资的“不可能三角”(同时满足低波动、高收益和高流动性三个目标)问题,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认为,银行理财是投资方案的提供者,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流动性、更好的安全性、同时具有更高收益的产品。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把“不可能三角”作为工作的目标,思考在解决方案里面,是不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
苑志宏表示,华夏理财将继续提升权益投资能力,投资产品的主攻方向是被动管理的指数型权益产品。2023年6月份,华夏理财在业内首发“天工系列”被动指数型产品,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产品的类型。
高向阳表示:“工银理财也在做经营策略和投资决策上的调整,公司刚刚召开了年度策略会和投委会。我认为,破题的关键还是要通过能力提升和策略丰富打造理财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
高向阳表示,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二是进一步强化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强化产品和营销能力建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